《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它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经过历代人民群众,尤其是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江格尔奇的不断加工、丰富,篇幅逐渐增多,内容逐渐丰富,最后成为一部大型史诗。迄今国内外已经搜集到的共有60多部,长达10万行左右。这部史诗是以英雄江格尔命名的。关于"江格尔"一词的来源,历来解释不一。波斯语释为"世界的征服者"﹔突厥语释为"战胜者"、"孤儿"﹔藏语释为"江格莱"的变体﹔蒙古语释为"能者"。同时,江格尔也是《江格尔》的主人公。

2006年国务院批准江格尔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格尔》应产生于蒙古社会还不发达的氏族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阶段。这部史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传说江格尔是奔巴地方的首领乌宗·阿拉达尔汗之子,两岁时,父母被魔鬼掳去杀害。藏在山洞里的小江格尔被善良的人发现收养长大。江格尔从小就具有超常的智慧,高尚的品德,惊人的体力和高强的武艺。从七岁开始,他就建功立业,兼并了邻近四十二个部落,被臣民推举为可汗。

以江格尔为首领的勇士们用他们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不断战胜来自周围部落的入侵,击败以蟒古思为头目的邪恶势力的进攻,逐渐扩大自己的力量、财富和领地,继而建立了以奔巴为核心的美好家园。这里四季如春,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相亲相爱的和平生活。但是这引起了江格尔的仇敌的嫉恨,江格尔手下的能工巧匠、善马贤妻都成了被掠夺的目标。史诗围绕着抢婚、夺财、强占牧地展开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从中我们可了解远古蒙古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习俗、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

关于这部史诗产生的年代,众说纷纭。已故的苏联科学院院士科津等学者断定它产生于15世纪﹔蒙古学者巴·索德那木和捷克斯洛伐克学者帕·帕兀哈认为,它产生的时代早于15世纪,大约从13世纪开始出现,到17世纪时,主要部分也已定型。中国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说它是原始社会的作品,有的则认为它最初产生于原始社会,流传到明代便基本上定型了。

关于《江格尔》的产生和流传地区,其说也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它最初产生在中国新疆的阿尔泰山一带蒙古族聚居区。近几年在新疆发现的大量材料,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的可靠性。《江格尔》至今仍在新疆各地的蒙古族人民中间广为流传。也曾在苏联的卡尔梅克人中流传。现今的卡尔梅克人,是17世纪初从中国新疆游牧到伏尔加河下游定居的蒙古族卫拉特部的后裔。随着卫拉特人的迁徙,《江格尔》便传播到俄国的伏尔加河下游。这部史诗在苏联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图瓦自治共和国、阿尔泰地区,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都有一定的影响。

《江格尔》是由数十部作品组成的一部大型史诗,除一部序诗外,其余各部作品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独立成篇。其中,有些作品在故事情节方面有一定的联系,但大多数作品的情节互不连贯,这些作品很难找出它们的先后顺序。贯串整个《江格尔》的是一批共同的正面人物形象。

《江格尔》的开篇是一部优美动听的序诗。它称颂江格尔的身世和幼年时代的业绩,讴歌江格尔像天堂一样的幸福家乡宝木巴地方和富丽宏伟的宫殿,赞扬江格尔的闪射着日月光辉的妻子和智勇双全、忠诚无畏的勇士们,介绍了《江格尔》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并且揭示了全书的主题思想,是这部史诗的楔子。

《江格尔》的故事繁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三大类作品,即结义故事、婚姻故事和征战故事,以后一类故事最为常见。

叙述的是《江格尔》中的英雄们经过战场上的交锋,或者各种考验终于结为情同手足的盟誓弟兄的事迹。譬如,"阿拉谭策吉归顺江格尔之部":5岁的小英雄江格尔被大力士西克锡力克俘获后,西克锡力克发现江格尔是个命运非凡的帅才,怕他日后统治天下,就企图害死他。可是,西克锡力克的儿子5岁的洪古尔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他。接着,西克锡力克派江格尔去抢夺老英雄阿拉谭策吉的马群。在赶回马群时,江格尔中箭不省人事。阿兰扎尔骏马把他带回西克锡力克的门前,西克锡力克此时正要出猎,就叫妻子处死江格尔。洪古尔恳求母亲不杀江格尔,并用法术治好了江格尔的箭伤。于是,洪古尔和江格尔便结为最亲密的弟兄。西克锡力克多日不归,他俩出外寻找,发现西克锡力克被扣于阿拉谭策吉的牧场。阿拉谭策吉看出洪古尔和江格尔结为一体将无敌于天下,决心归顺他们。阿拉谭策吉便对西克锡力克说,江格尔7岁时将征服世上的妖魔鬼怪,统辖40个可汗的领地,名扬四海,威振八方。到那时,你要给他娶诺木·特古斯汗之女阿盖·莎布达拉为妻,把自己的权力交给他。我将当他的右翼首席大将,洪古尔将当他的左翼首席大将。他会治理好家乡,让宝木巴兴旺发达,繁荣富强。后来,西克锡力克果然让江格尔掌握了宝木巴的一切权力。"洪古尔和萨布尔的战斗之部":铁臂力士萨布尔的父母临终时叮嘱他立即去投奔江格尔可汗,但他听错了双亲的遗言却去寻找沙尔·蟒古斯,骑着栗色骏马在荒凉的旷野中迷失了方向。此时江格尔正在宫中举行酒宴,阿拉谭策吉提醒他应当尽速降伏萨布尔。于是,江格尔便率部出发,他一声令下,八千勇士立刻冲上前去。萨布尔抡起八十一庹长的月牙斧,把勇士们打得人仰马翻。正在这个紧急关头,洪古尔从沉醉中醒来。他跨上铁青宝驹赶到疆场,挥舞着阴阳宝剑向萨布尔杀去。两位英雄你砍我杀,互不相让。最后洪古尔从马背上提走萨布尔,将他扔到江格尔身旁的黄花旗下。江格尔亲自敷药,治好了萨布尔的伤口。萨布尔苏醒过来后,一连三次宣誓:"我把生命交给你高尚的洪古尔,我把力量奉献给荣耀的江格尔﹗"洪古尔也庄严宣誓,跟萨布尔结为兄弟。回到宫中后,江格尔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向他们表示祝贺。

通过江格尔及众英雄娶亲的各种经历,展示出他们非凡的本领和高尚的品德。譬如,"洪古尔的婚事之部":在一次宴会上,洪古尔请求江格尔赐给他一个妻子。江格尔亲自去扎木巴拉可汗那里求婚,要为洪古尔聘娶美貌的参丹格日勒。洪古尔去迎亲时,参丹格日勒已和大力士图赫布斯拜了天地。洪古尔盛怒之下,杀死了他们,然后跨上铁青马驰去。飞奔三个月后,洪古尔跟宝驹一起昏倒在荒野上,三只黄头天鹅飞来救活了他们。他们再往前跑三个月,大海挡住了去路,海中的鲟鱼出来把他们送到了对岸。洪古尔继续奔驰,来到了查干兆拉可汗的宫殿近旁。他十分疲惫,就变为一个秃头儿,让铁青马变成一匹秃尾小马。江格尔见洪古尔娶亲久无音讯,就出外寻找,来到查干兆拉可汗的领土上正巧与洪古尔相遇。原来可汗的女儿哈林吉腊早已爱上洪古尔,正是她变成天鹅、鲟鱼拯救了洪古尔。江格尔为洪古尔聘娶了哈林吉腊公主,一同返回故乡宝木巴。又如,"萨里亨·塔布嘎的婚事之部":江格尔在高耸入云的宫殿里举行宴会时,阿拉谭策吉提出应当请镇压四面八方的蟒古斯的英雄洪古尔来共享欢乐,江格尔便派萨里亨·塔布嘎去请洪古尔。到了洪古尔的家里,他向洪古尔说明来意后,表示还要到太阳落的地方去娶陶尔根·昭劳汗的女儿。出发时,洪古尔和勇士们都为他送行。萨里亨·塔布嘎跨着骏马踏上陶尔根·昭劳汗的领土后,首先击退了向他进攻的大黑种驼和白鼻梁的红色母驼,接着又战胜了阿尔海和萨尔海两位勇士,后来还打死凶悍的勇士道格森·哈尔。快到陶尔根·昭劳汗的宫殿时,他变成一个秃头儿,他的骏马变成一匹长癞的小驹。当他来到可汗的宫殿时,只听见陶尔根·昭劳汗正向各地来求亲的英雄好汉宣布:大家都去参加射箭、赛马、摔跤三种比赛,谁获得全胜我就把公主许配给谁。秃头儿要求参加比赛,可汗心里虽然很不乐意,也不好不让他参加。开始比赛之前,可汗请卜卦人来算算是谁娶公主。卜卦人占卜后对可汗说,将要娶公主的是个秃头儿。比赛开始了。射箭时,各地的英雄好汉谁也没射中目标,最后让秃头儿给射中了。赛马时,秃头儿骑着长癞的小驹得了第一名。摔跤时,秃头儿同天上和地下来的各路有名的摔跤手较量,把他们一个个摔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三种比赛都获胜以后,萨里亨·塔布嘎恢复了自己的原貌。于是,陶尔根·昭劳汗把最小的女儿奥特根·哈尔许配给萨里亨·塔布嘎,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描绘的是以江格尔为首的英雄们降妖伏魔,痛歼掠夺者,保卫家乡宝木巴的辉煌业绩。譬如,"征服残暴的西拉·古尔古汗之部":得知江格尔可汗远走他方,三十五勇士纷纷出走后,暴戾成性、险恶凶残的西拉·古尔古汗便大举进犯宝木巴地方。雄狮洪古尔只身迎敌,最后不幸被擒。西拉·古尔古汗派人将洪古尔拖进幽深的地洞,投入血海,让他受尽折磨。宝木巴地方遭到空前的浩劫,百姓们统统被驱赶到草木不生的沙原。江格尔漫游天下,在青山南面的一座宫殿里,遇到一位天仙似的姑娘。他俩结成亲密的伴侣,生下一个男孩,起名少布西古尔。过了三天,这孩子便骑着江格尔的阿兰扎尔骏马上山打猎去了。有一次打猎时,他遇上阿拉谭策吉,老英雄让他把一支箭带去交给自己的父亲。江格尔看到这支箭,想起昔日的荣誉,非常思念家乡,立即返回宝木巴。可是,故乡白骨成堆,满目荒凉。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老人,探听到洪古尔的下落。他毅然走进地洞,到七层地狱的血海浬去寻找洪古尔。小英雄少布西古尔随后也来到了宝木巴。他召集众勇士共同对敌,除掉了万恶的西拉·古尔古汗,解救了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江格尔冲进魔窟,把恶魔斩尽杀绝,取回洪古尔的遗骨,用如意神树的叶子救活了洪古尔。江格尔和洪古尔回去跟众人一道重建家园,宝木巴地方又像从前一样繁荣富强。又如,"战胜残暴的芒乃汗之部":芒乃汗派使者向江格尔提出五项屈辱性的条件,扬言如不应允便率领大军进攻宝木巴。洪古尔挺身而出,发誓宁可在清泉边洒热血,在荒野里抛白骨,也不去做奴隶。他单人匹马冲入敌阵,夺了敌方的战旗,杀死无数敌人。但因寡不敌众,洪古尔身负重伤。这时江格尔带领众将赶来助阵。萨纳拉、萨布尔受伤后,江格尔出马同芒乃汗激战。江格尔一枪将芒乃汗挑起来,刚举到空中时枪突然断了。洪古尔连忙跳上去同芒乃汗肉搏,其他英雄也赶上前来,大家一起斩除了这个不可一世的顽敌。

《江格尔》这部蜚声中外的著名史诗,卷帙浩繁,规模宏大,广泛地反映了它从最初产生到定型之前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愿望。这部具有强烈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的大型史诗, 揭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和全体人民群众同心协力,紧密团结,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就能克敌制胜,保卫家乡,创建和平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便是《江格尔》通过一系列瑰丽多彩的画卷和可歌可泣的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江格尔》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反面形象各部并不一致,几乎每部作品都各有一种敌人﹔但整个史诗里出现的正面形象却是一致的,主要的正面人物是宝木巴的首领江格尔可汗及其将领阿拉谭策吉、洪古尔、古恩拜、萨纳拉、萨布尔、明彦、哈布图、凯·吉拉乾等。这些理想化的正面形象大都是半人半神式的英雄。他们一方面有着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禀性特征,又有着天神的非凡的智慧和本领。这些英雄不但具有疾恶如仇,勇猛善战,忠于家乡,忠于人民的共同性格特征,而且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大致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江格尔是一个军事领袖的典型,他在宝木巴地方起着缔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阿拉谭策吉和古恩拜是智慧的化身,他们在宝木巴处于军师和谋士的地位﹔洪古尔、萨布尔、萨纳拉是冲锋陷阵的猛将,他们往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人物﹔吉拉干是一位能言善辩的宣传鼓动者,美男子明彦负责外交、礼宾活动,江格尔的马夫宝尔芒尼主管交通、后勤事务。不仅如此,即使那些性格相近的人物也各有特点。例如,洪古尔、萨布尔、萨纳拉三员猛将,一个大公无私,一个忠诚老实,一个有时不免计较个人名誉、地位,在性格上仍有一定的差异。此外,《江格尔》还较为出色地刻画了一些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在艺术创作方面也是别具匠心的。

《江格尔》是在蒙古族古代短篇英雄史诗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继承、发展了蒙古族古代民间创作的艺术传统和艺术手法,语言优美精练,想象大胆奇特,擅长夸张、渲染,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著称。它还博采蒙古族民间文学中的各种韵文样式(包括民间歌谣、民间叙事诗、祝词、赞词等)在艺术上的特点、长处,用以增强表现力,达到了蒙古族传统民间韵文创作的一个高峰。它是蒙古族民间文学的一个瑰宝,在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江格尔》作为一部长篇英雄史诗,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如描写圣主江格尔,反复辅叙了他苦难的童年与艰苦的战斗经历,把他描写成一位机智、聪明、威武、能干,深受群众拥戴,为宝木巴事业奋斗不息的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他作为一代开国汗主,是国家的缔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受到众勇士和人民的衷心拥戴。他成了众勇士的榜样、头脑和灵魂,人民的希望,是宝木巴繁荣昌盛的象征。

《江格尔》描写最成功的英雄形象是洪古尔。史诗饱含感情地说洪古尔身上集中了"蒙古人的99个优点",体现了草原勇士的一切优秀品质。他对人民无限忠诚,对敌人无比痛恨,有山鹰般勇敢精神,有顽强不屈的斗志。他热爱家乡、热爱人民,不畏强暴,为了宝木巴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比较突出地体现了蒙古民族那种吃大苦耐大劳,顽强坚定和英勇尚武的性格。

《江格尔》通过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生动的艺术形象,描绘了洋溢着草原生活气息的风景画与生活图景,体现了蒙古民族特有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在艺术风格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江格尔》的民族性还表现在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如运用丰富优美的卫拉特民间口语,融合穿插蒙古族古代民歌、祝词、赞词、格言、谚语,以及大量采用铺陈、夸张、比喻、拟人、头韵、尾韵、腹韵等。《江格尔》的故事曲折动听,语言朴实无华,故事里的人物为捍卫自己美好家园而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可亲可敬的形象,使史诗获得了代代相传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江格尔》以其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在蒙古族文学史、社会发展史、思想史、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江格尔》是蒙古民族文化的瑰宝。

如果说英雄史诗是蒙古族远古文学中最重要的民间文学体裁,那么《江格尔》就是这一体裁中篇幅最长、容量最大、艺术表现力最强的代表,它代表了蒙古族英雄史诗的最高成就,从而也代表了蒙古族远古文学的最高成就,成为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在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历史类型中,《江格尔》是继单篇史诗、串连复合史诗之后出现的大型并列复合史诗。这样的长篇英雄史诗在蒙古族土生土长的文学中虽然只有《江格尔》一部,但从后来蒙古《格斯尔可汗传》的流传形成看,并列复合史诗的结构实际已经成为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结构的一种规范。

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在继承远古中短篇英雄史诗婚姻和征战两类题材和主题的同时,又新增加了部落联盟的题材和主题,从而把远古中短篇史诗所反映的氏族与氏族、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婚姻、征战斗争扩大到部落联盟,把塑造氏族、部落首领单个或几个英雄形象扩大到塑造以江格尔、洪吉尔为代表的部落联盟英雄群体,在更加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氏族制度瓦解、奴隶制度确立的过程。这样内容深广、人物众多的鸿篇巨制,不但在远古时期的蒙古族文学中首屈一指,在整个蒙古族文学史中也不多见。

《江格尔》富于变化的音韵格律在蒙古族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从《江格尔》的音韵格律中,一方面可以发现萨满教祭词神歌等蒙古族诗歌音韵格律最初的萌芽形态,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蒙古族诗歌音韵格律走向成熟道路上的种种发展轨迹。这就使它不但成为研究蒙古族诗歌音韵格律发展的重要资料,而且成为学习蒙古族诗歌音韵格律的基本典范。

《江格尔》还为认识远古蒙古人朴素的神幻浪漫的审美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如:对通人言晓人意、将外在形体美与内在精神美融为一体的"蒙古马"的审美观念;对以力、勇、义为基本性格特征的部落英雄人体美与个性美的审美观念;对于英雄相对立的贪婪、凶恶、残暴的蟒古斯的审美观念;对兽形类比的审美观念;对理想化的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审美观念,等等。这一系列以游牧文化(含狩猎文化)为根基的独特的审美观念对蒙古族传统的民族审美意识的形成发展同样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江格尔》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深深扎根于蒙古族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从13世纪左右诞生起,主要由"江格尔齐"在民间传唱,流传至今。"江格尔齐",蒙古语意为专门演唱史诗《江格尔》的民间艺人。他们以超群的记忆,丰富的知识,受到牧民们的尊重。另外,因为蒙古族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江格尔》又有蒙古文手抄本流传于民间。手抄本叫"立江格尔"。《江格尔》在一代一代"江格尔齐"的演唱中,不断增删、加工,加上手抄本的文字的直观性,使《江格尔》的增删加工,要比单纯的口头文学更细致、更考究。

在1771年,也就是清乾隆十六年开始了《江格尔》的整理工作,最初由新疆的蒙古族王公们分散进行。当时有12章回、32章回不等,究竟《江格尔》有多少章回,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说:"收集到的共有60余部,10万行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主持下,整理工作有组织的由专家进行。我国第一个《江格尔》的正式版本是195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3章蒙古文版;198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5章蒙古文版;汉译本有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和1988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的15章本。另外,新疆整理的《江格尔资料本1~9集》,988年印齐。人们期待着《江格尔》最终正式版本面世,像《玛纳斯》的完成本一样,成为传世珍品。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江格尔》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形势十分严峻。著名的民间艺人有的已经过世,在世的也都已经年届高龄,面临着"人亡歌息"的危险。因此,对《江格尔》传承人和资料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必须抓紧,以使这部宝贵的史诗长唱于世间。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江格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加·朱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李日甫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夏日尼曼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相关人文地理  相关人文地理历史文化

——

17

2017-10

新疆赛里木湖 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最佳游玩季节是每年的六七月份,此时湖边草原上开满了各色的野花 [了解更多]

07

2017-11

新疆乌鲁木齐菊花台,北面苍松密布,南面绿草丰茂

沟底溪水蜿蜒,北面苍松密布,南面绿草丰茂,这块草甸上开满了野菊花,芳香袭人。 [了解更多]

17

2017-12

新疆伊犁自驾游路线推荐-那拉提/赛里木湖/薰衣草基地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高峻的山峰、茂密的森林交相辉映 [了解更多]

18

2017-12

新疆天山自驾游路线推荐-葡萄沟/火焰山/库木塔格沙漠/天池

既有一泻千里的河流、万顷碧波的草原,又有光怪陆离的戈壁幻境,神秘莫测的沙漠奇观 [了解更多]

10

2018-01

新疆塔吉克族鹰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鹰舞是中国民间舞蹈中极具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了解更多]

大西北农家人宣传传统特色的西北农产品,包括陕西、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农村农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北农产品特产,期待有一天农村城镇建设更美好,西北农家人,加油!

more+

微博微信

联系我们

  • ©大西北农家人版权所有,本站图片和信息均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提供,如转载的图片或引用文章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QQ24978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