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斗鼓是陕北民间传统鼓舞艺术中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源于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旁,流传于陕西宜川县黄河沿岸的壶口乡、高柏乡一带。壶口斗鼓融舞蹈、武术、打击乐为一体,具有高亢昂扬、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威猛刚烈等特点。表演时,表演者结合鼓点节奏场面变化,作出种种舞姿身段。鼓手有“左右开弓”、“马步冲击”、“穿插对打”、“开合斗打”;锣手有“反扣前冲”、“回扣后弓”;镲手有“双人对镲”、“大镲高翻”、“胸前空翻”,还有“单翻”、“双翻”、“斜叉”、“正叉”等,鼓锣镲在这里变成刀枪剑,演奏者则成为将校卒,威武雄壮。演奏中巧妙自如地运用了“鼓花”、“锣花”、“镲花”,加之棰腕上的彩带装饰,整个场面显得五彩缤纷,给予人以酣畅淋漓之感。2004年在“天鼎杯”黄河壶口全国摄影大奖赛中,经挖掘整理后,一炮走红,深受人们喜爱,频频被邀请到全国各地参加表演,成为陕北鼓林中的后起之秀。

壶口斗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壶口斗鼓是陕西陕北地区传统民间传统鼓舞艺术中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源于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旁,流传于陕西省宜川县黄河沿岸的壶口乡、高柏乡一带。"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这是对壶口瀑布的描写,也正是壶口斗鼓的写照。壶口斗鼓融舞蹈、武术、打击乐为一体,具有高亢昂扬,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威猛刚烈等特点。表现了黄河儿女征服困难的豪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乐观奔放、坚韧不拔的性格。

壶口斗鼓使用的乐器不多,只有鼓、三件,却能打出大自然的风雨雷电,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打击技巧的变化有正击、轻击、边击、邦击;镲有擦击、抛击、闷击、平击;每种击法还可细分,共打法技巧不下几十种。传统配置比例是一鼓对一镲。演奏方法是主鼓指挥,锣主奏,群镲齐鸣,众鼓争威,上百面鼓,成百付镲,共鸣齐奏时,如天地轰鸣,使人感受到当年大禹征服蛟龙的威风。

表演时,表演者结合鼓点节奏场面变化,作出种种舞姿身段。鼓手有"左右开弓"、"马步冲击"、"穿插对打"、"开合斗打";锣手有"反扣前冲"、"回扣后弓";镲手有"双人对镲"、"大镲高翻"、"胸前空翻",还有"单翻"、"双翻"、"斜叉"、"正叉"等,鼓锣镲在这里变成刀枪剑,演奏者则成为将校卒,威武雄壮,"舞"成了"武"。演奏中巧妙自如地运用了"鼓花"、"锣花"、"镲花",加之棰腕上的彩带装饰,整个场面显得五彩缤纷,给予人以酣畅淋漓之感,"武"又成了"舞"。

壶口斗鼓的鼓谱有乱刮风、三条碱、四声鼓、高桥鼓、大秧鼓、歇歇鼓、跑罗汉、常流水等几种。鼓谱通俗,象乱刮风的鼓点口诀为"一二连三四、花花小五六,掸七掸八成一十"。

锣鼓的打法,试举几种:

秧歌鼓:|咚咚|呛呛呛呛|咚咚|呛呛呛呛|咚咚呛呛|咚咚呛呛|咚呛咚呛|咚咚呛呛:‖

高跷鼓:咚咚|呛呛呛|咚咚|呛呛呛|咚咚呛|咚咚呛|咚呛咚呛||咚咚呛:‖

跑罗汉:|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常流水:|咚咚|咚咚咦|咚咚咚|咚咚咦:‖

各鼓的落点:|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2004年,经宜川县蒲剧团演员王晓芳整理编排出的斗鼓队形有梅花阵、上山、翻浪、卷白菜心等。

壶口斗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过去,多在庙会和大旱之年求雨时祭龙王时以及喜庆节日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鼓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锣鼓队员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送锣鼓"。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众也都坐不住了。这里,锣鼓队按时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景生情演唱风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主家则认为锣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这可能是古"乡人傩"的习俗遗风。有时两村锣鼓在途中相遇,一般都由伞头互唱秧歌,共贺新年,让道而行,但有时也会出现互不让道的情况,此刻就要竞技赛艺,争个高低。两队锣鼓大作,好似春雷滚动。鼓手们尽情击打、跳跃,如疯似狂,打至高潮,鼓乐暂息,由双方伞头出场对歌,这也是竞赛技艺的一个方面。直至有一队阵角先乱,动作不齐,鼓点、队形也都统一不到一块或对歌答不上时,就算输了,于是主动让道,让胜者先走。

"送锣鼓"结束后,邻村之间的腰鼓队还要互相拜年,彼此互访,进行交流演出,这和陕北秧歌一样,称之为"搭彩门"。正月十五时,各村锣鼓队云集村场,开始了互比互赛活动。各路鼓手各显身手,互比高低,成为一年里锣鼓表演的高潮。这不仅活跃了农村春节文娱活动,还通过彼此观摩、切磋技艺、推动了腰鼓的普及和提高。赛锣鼓的活动常延续到正月十七、十八,祭罢土地神后方告结束。从此,人们就安心去准备春耕生产了。

壶口一带的民间有着这样的一种传说"锣鼓鼓声,上可通灵霄宝殿,下可传阎罗王府",因此古时人们用鼓声祈求上苍保佑,也用威阵八方的鼓声来辟邪。"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这是对壶口瀑布的描写,也正是壶口斗鼓的写照。壶口斗鼓融舞蹈、武术、打击乐为一体,具有高亢昂扬,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威猛刚烈等特点。表现了黄河儿女征服困难的豪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乐观奔放、坚韧不拔的性格。

壶口斗鼓具有黄土高原质朴俊美的风情和黄河壶口豪迈奔放的风骨。既有陕北文化的醇厚,又有关中文化的酣美;它结合了陕北花鼓文化的博大和晋南威风风锣鼓文化的的精细,是秦文化和晋文化的精妙结合,它特有的艺术形式使它以全新的面貌成为陕北鼓林的姣姣者。

鼓在民间舞蹈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分析其艺术形式、风格与地域文化的特色,有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北方鼓舞,如河南开封"盘鼓"、陕北洛川"蹩鼓"及"兰州太平鼓"等。有长江流域一带的南方鼓舞,小型多样,灵活纤巧,如安徽"凤阳花鼓"、江苏无锡"渔篮花鼓"、湖南"地花鼓"等。花鼓舞在北方一些地区也广为流传,但多是重舞不重唱,讲究技艺求精。如山西"晋南花鼓"、陕西"宜川花鼓"。

中国的鼓有上千种。陕西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建都的地方。在周的时候,周有一个"大舞"。历史上记载,大舞是歌颂周武王丰功伟绩的,以鼓伴奏,鼓之舞之,所以要说中华民族以鼓作舞的舞蹈,应该从周代的大舞算起。其中陕西民间的鼓舞就有50多种。它是中华民族很重要的一部分。陕西的鼓舞,大都具有秦汉古韵。由于陕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黄河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的交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今天陕西民间鼓舞形式中多特色、多种类并存的民间鼓舞文化现象。而与宜川一河之隔的山西更是中国鼓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上溯到远古文化的"土鼓","鼍鼓",下及现在从大到周盈丈几的帅鼓到小才几寸的手鼓,鼓在山西,族旺支繁。既有自成一家的清锣鼓,又有吹打锣鼓、鼓舞、锣鼓经及庙堂锣鼓。清锣鼓主要有《威风锣鼓》、《太原锣鼓》、《绛州鼓乐》等。舞蹈锣鼓是融舞蹈与锣鼓于一体,锣鼓演奏者也是舞蹈表演者,亦称鼓舞。这是一种比较占老的艺术形式,山西有它相当大的家族,主要有转身鼓和扇鼓。名气最大的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综上所论,壶口斗鼓它结合了陕北花鼓文化的博大和晋南威风风锣鼓文化的的精细,是秦文化和晋文化的精妙结合。

2004年正月十五,应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天鼎有限公司的盛情邀请,刚成立的壶口斗鼓艺术团一行60人赴古城西安演出,他们粗犷的舞姿,展现了黄河儿女征服困难的豪情和黄土高原人乐观奔放、坚韧不拔的性格。他们精彩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古城观众,他们纷纷赞叹,想不到陕北除了安塞腰鼓、宜川胸鼓之外,还有这么雄壮威武的一支。2005年5月壶口斗鼓在延安演出获得了轰动效应。2005年8月,在中国文联举办的《黄河颂》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上的演出,更是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国内多家媒体先后十多次进行了报道。从观众的反映来看。它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发掘推广壶口斗鼓,对于丰富陕北鼓文化、培育当地文化产业、弘扬中华民族的黄河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时代意义。

陕北鼓多,素有舞鼓之乡的美誉。安塞腰鼓威振海内外,早已家喻户晓。宜川胸鼓、洛川蹩鼓、志丹扇鼓、黄龙猎鼓各领风骚。还有黄陵抬鼓、土基对面锣鼓、富县飞锣等然而,就在延安东南、黄河之滨的宜川县壶口一带,却有一支雄壮威武的锣鼓一直藏在深山无人识,它有陕北锣鼓的特征,又有山西威风锣鼓的影子。这就是相传起始于大禹治水的壶口斗鼓。

据《宜川县志》记载,壶口斗鼓过去称赛锣鼓,惯称"大家俱"。有大鼓、大钗、大锣3件,打起来音响宏远。过去春节庙会、求神祈雨时演出,现在春节、旅行、文娱、集会都敲锣打鼓。过去庙会期,各村锣鼓相遇,互相比赛,壮汉挥动鼓锤、舞起大钗、击起大锣,浑身使劲,汗流浃背,数村相对,互不示弱,有时发生冲突,社头出来调解,此谓之赛鼓。

壶口斗鼓历史悠久,由于只在黄河沿岸流传,多年来濒于失传。在宜川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传说大禹在凿壶口,劈孟门的时候,在黄河两岸查看水情,途经宜川乡阁楼乡衣锦村时,曾在一周姓人家借宿,周家有个漂亮的女儿,喜欢上了以天下苍生为已任的大禹,村里人就为他们办了喜事。结婚后才三天,大禹就告别了新娘子又开始了劈山凿石的伟大事业。在多年治水过程中,他曾经三过家门而没有回家。后来,涂山氏十分想念自己的丈夫,就去壶口看望,可是她看到的是大禹变成了一只大熊在开山,她以为大禹补被熊吃了,就化做了大山躺在壶口瀑布的西岸守望大禹几千年,今人称作秀女峰。村里人们感念大禹的恩德,也为大禹是自己的亲戚而自豪,故而当地人尊称大禹为祖老姑父,就在村里给大禹修了庙,塑了像,按宜川的风俗称为"姑父庙"。也给他的妻子涂山氏修建了一座小庙,称为"姑姑庙"。到了后世,每逢天旱,村里人就把"姑父庙"和"姑姑庙"的神像抬到一起。他们两人一见面,黄河龙王就会排云布雨,直到如今还灵验得很。

有一种传说,大禹在治理黄河时,黄河里有一条蛟龙兴风作浪,大禹怀抱济世拯物之心,奋力擒拿它。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们纷纷干来,在黄河岸边的龙王辿摆起了鼓阵,成千面锣鼓争抢着涌向瀑布,他们用气势冲天的鼓声来压住黄河的怒吼声,以此来震住黄河的蛟龙,为禹王爷击鼓助威,所以形成了斗鼓。当大禹将蛟龙压在壶口的十里龙槽中之后,人们擂鼓庆祝胜利。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从此以后,斗鼓就成为壶口民间庆祝成功喜悦的一种形式,流传至今。

这个故事是美丽的,它反映了陕北人民、依锦人民对大禹丰功伟绩的眷恋之情,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治水灭患、造福于民的大禹的深切怀念。但是这个故事在千载悠悠的传承中,有了新的变异,壶口斗鼓的精神内涵恰恰与大禹治水的不屈气概相吻合。

壶口斗鼓使用的乐器不多,只有鼓、锣、镲三件,有些地方还有大鼓指挥、小镲、锁呐等配器。

相关人文地理  相关人文地理历史文化

——

28

2017-09

来陕西必吃的美食有哪些!

陕西美食羊肉泡馍、肉夹馍、面皮等 [了解更多]

05

2017-12

陕西渭南华阴华山 五岳之西岳华山

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09

2017-12

陕西宝鸡炎帝陵

炎帝陵分为陵前区、祭祀区、墓冢区3部分,这里雄伟神圣幽静,成为炎黄子孙的谒陵拜祖的圣地 [了解更多]

15

2017-12

陕西汉中古汉台(汉中市博物馆)

刘邦当年在汉中时的行宫遗址,就是汉台,人们仰其历史久远,又称其为古汉台 [了解更多]

01

2018-01

陕西安塞腰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了解更多]

大西北农家人宣传传统特色的西北农产品,包括陕西、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农村农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北农产品特产,期待有一天农村城镇建设更美好,西北农家人,加油!

more+

微博微信

联系我们

  • ©大西北农家人版权所有,本站图片和信息均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提供,如转载的图片或引用文章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QQ249780283